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宪成这句话说出来,李宪立和李从云父子都没有表现得特别惊讶。
不过他们两人的平静对待,原因并不一样。李从云只是正好今天刚听赵老爷子征求他的意见是不是由学校推荐他去团中央,所以此时再听一次,一时没想到其他,就没觉得惊讶。
李宪立则是真正的养气工夫了得,他深知李从云如果真去团中央,是肯定要掀起一定的波澜的。这自然不是因为李从云本人如何了得,如何有影响力,而是由他们老李家的家庭背景决定。
政治到了一定的层次,不论是拉帮结派也好,志同道合也罢,总会出现不同的派系。派系之间,利益不同、人脉不同、施政理念等也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竞争甚至矛盾就不足为奇了。
门阀派至今仍是主流,有些地位尊崇的老领导人甚至曾经公开说过:“红色江山由红色子弟接班,理所应当。”
而共青团派究其根源,还是应该从顾国光同志说起。顾国光曾任第九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后来出任党的总书记。1987年因被党内老一辈革命家指责其反对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辞职,成为空头政治局委员。两年后因病逝世,却因为其巨大的声望而导致了全国性动荡,南巡首长不得不在中央高层再一次进行大洗牌,重新稳定局势。
后来在批评顾国光的党内生活会上,有些老人提出所谓“团派”问题,说国光过分重用“团派”的人。
这话其实也不假,国光同志的确很重视团的建设和团干的接班。不过动荡过后,各政治家族私下也承认,其实国光同志主要还是冲着贯彻“干部年轻化”这一思想去做的,只是在他看来,重用团干、大学生等,是干部年轻化最好的办法——这个其实就算施政理念的差异了。
不少华共元勋认为,京城这么多红色子弟,都是久受红色教导熏陶的,就算他们里面出了一些纨绔,可难道这么多人里面,就挑不出几个才堪大用的来?因此认为国光同志“偏心”,觉得他本人是从团中央第一书记出来的,这么做就是培植党羽、排除异己。
但是,团派除了国光同志当政的那些年发展迅速,自打国光同志从总书记位置上下去,这发展可就慢了。尤其是前年动乱之后,更是陷入一个低潮。
如今的团派,还能再振兴起来吗?
李宪立不禁有些忧心。
事关儿子的前途,李宪立也顾不得许多,微微迟疑道:“大哥,团派……现在可是连顶梁柱都给爷老头子抽了,这时候从云去团中央,时机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李宪成知道,老幺是知道他话里的意思的。老李家人丁有点单薄,只有兄弟二人,兄弟二人的后代也很巧,都是一子一女。
这年头,男女平等的确是喊得震天响,但是李宪成和李宪立兄弟很清楚,再怎么个平等法,华夏至少一百年内是出不了一个“女一号首长”的。
别说一号,就是进常委班子,基本上都很难。庆龄女士倒是当过副主席,但那是当时的特殊环境、特殊情况造成的,再说即便是庆龄女士,也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老李家在第三代的希望,还是寄托在李从文、李从云这兄弟二人身上。
但是这里面又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资源”有限,该优先发展谁呢?
好在李从云如今还未参加工作,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被摆上台面。
但实际上,做为李从云的父亲,李宪立心里是有压力的。
首先第一个,他这个做弟弟的,在仕途上不如大哥走得一帆风顺。他自己从心底里并不认为自己一定是能力上比大哥要差了多少,实际上在他们这一代的时候,“资源”就已经有些有限了。
合适的位置就那么些,争的人却是多得能从王府井排到渤海湾,老爷子当年还在的时候本先也是定的计划“两条腿走路”,两兄弟共同进步、互相扶持。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根本没那么顺利,特别是当年国光同志更倾向于从共青团内提拔干部,“资源”就更不够用。
当时李老爷子心里虽然也觉得憋闷,但他自己就是支持干部年轻化、反对领导人终身制的,出尔反尔是绝不可能,也只能先顾一头,把老大李宪成先锻炼出来。
李宪立现在心里有些发寒,我们这一辈,是我这个做弟弟的让了大哥,难不成到了儿子这一辈,还要再让一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