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夜渡蒲津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隆安元年,即公元396年,二月下旬,在成功转移了后秦视线后。
并州都督王仲德在薛辩、柳恭暗中协助下,亲率四厢精锐秘密进驻蒲坂。
蒲坂,扼蒲津关口,当秦晋要道,被称作关中侧门。
其位居潼关背后,乃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
从舜都蒲坂到唐代中都,蒲坂地位一直十分显赫,是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公元386年,当时柳恭为了将蒲坂作为“巨防”之地,将城墙筑高达三丈八尺多,且城外还设有一条护城河。
蒲坂,城高三丈八尺,堞高七尺,开四个城门,城外,东、南、北三面,均有护城池,深一丈五尺,宽十丈,三面共六里四十五步。
历经多次修葺后,时至今日,蒲坂已成为天下六大雄城之一。
站在蒲坂城下,望着巍峨城墙,王仲德不禁暗暗感叹,若非说降河东豪强,河西如何能轻易进驻蒲坂雄城?
王仲德率军达蒲坂时,恰好赶上了黄河春汛期,黄河水位上涨,水势较大。
蒲津渡口是黄河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渡口,乃由晋入秦之交通要冲。
平阳大战后,后秦退出河东,而柳恭弃秦归晋,致使双方关系恶劣。
而蒲津渡也成为后秦与河东对峙的前沿阵地。
由于隔着天险黄河,双方并未曾发生冲突,倒也相安无事。
近来,关中形势日益紧张,后秦不得不将兵力调往安定、上郡等地,从而大大减少了潼关、蒲津渡等地驻兵。
也正因此,参军司才会想到了声西击东之策,令王仲德夜渡蒲津渡。
一时间,蒲坂城内外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预示着大战即将来临。
到达蒲坂之后,王仲德立即是着手搜集船只,以为渡河做准备。
由于后秦没有水师,渡河时,河西军就不用担心有人拦截,减少了渡河难度。
在柳家、薛家协助下,王仲德穷搜周边诸地,竟得各类船只千余条。
不过这些船大小不等,大船可容纳上百人,小船只能乘坐三、五人。
虽然其中小船占了多数,但全部船只加起来,刚好可一次运载万余人横渡。
四厢河西精锐虽不足以横扫关中,却也保证能在对岸立足。
除此之外,薛辩也将率三千河东军,随河西军一同渡河。
夜幕下,王仲德站在黄河岸边,脚下河水咆哮着一泻千里,给大军渡河带来一丝阴影。
按说,如今正值春汛,黄河水量暴涨,并非渡河的最佳时机。
但王仲德深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眼下河西军兵分三路围攻关中,正是偷渡黄河之机。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河西军都不会停下脚步。
而唯一对河西有利者,就是直到现在,对岸秦军仍未察觉异常。
过了一会儿,王仲德看万事俱备,当即下达了渡河将令。
刹那间,在汹涌的河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万船齐发,场面蔚为壮观。
此时薛辩带着百十名薛氏部曲,正坐在最前面一艘船上,他们将第一批登陆对岸。
倒不是河西人故意让薛辩等人‘送死’,而是薛辩曾常年来往于大河两岸,更为熟悉临晋关地理。
毕竟渡河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拿下临晋关,如此才算偷袭成功。
临晋关位于黄河西岸,战国时魏国修筑,与东岸蒲坂城,同为蒲津渡口上要隘。
其又称蒲津关,位于长安东北方临晋道上,地处山河要隘,扼津蒲渡口,为秦晋间交通要道,且依黄河之险、长城之固,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最近两三年来,由于后秦关防重心一直在西、北两个方向,致使东、南两线防守薄弱。
潼关、武关还好一些,驻军数量并未减少多少。
而像临晋关这等‘次要’关隘,又碰上对岸河东实力不强,就被大大减少了关内驻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