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txt.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最新章节!

遣过地方官驻扎过军队呢。亦里巴里早就在版图之内,是中华的固有领土,如今大帅兴义师伐无道,实在是理直气壮的很……

    虽然也有很多人明白这次的大征的真实兴致,可赴死军方面对民间的言论控制的极严,尤其是地方上都是赴死军的人手,怎么也不会出现自己打自己脸的事情。

    如此一来,江南那边就显得尴尬了。

    朝廷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一直就没有表明过态度,甚至还暗示不会支持赴死军大征这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可现在不光是赴死军,就是吴三桂也跟着这么干了,而且还是赴死军的先锋,走在了李四的前头……

    地方实力派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可终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礼敬和归属,现在可好,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朝廷这边儿还不知道应该做何反应呢。

    姚明恭很无奈的说道:“好在吴三桂和李四还知道找个借口,知道把大征说成是解民倒悬的义举,知道要挑起个讨逆的幌子,要是他们直接宣战的话,朝廷的脸面可就都落到脚底下了……”

    对外宣战这种事情,绝对是朝廷的首尾,要是连这个都被地方藩镇给“代言”了,朝廷可就真的是毫无威信可言了。

    小皇帝反而没有这么悲观,在他看来,大征这种扩张版图的事情,对于大明朝来说就是好事儿。尤其是这样的少年天子,总有一个拔剑四顾的梦想。扣除这些不怎么实际的因素,现在赴死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对外扩张上,对于整个江南也不是坏事儿。

    最起码朝廷可以暂时放心了,因为赴死军已经是在北方西方这两个战线上囤积了重兵,不可能再有心力对江南有什么想法儿。

    “万岁,”杨廷麟可没有姚明恭那么乐观,赴死军那边的动静他知道的比别人要多一些,也从李四口中听到过一耳朵半耳朵的消息,综合眼下的形势,已经能够大致判断出赴死军未来的动向了:“亦里巴里,虽然也算有些幅员,可地瘠民穷,人口军队远无法与我大名相提并论。吴三桂的手中既有关宁精锐,又有归附的满洲战兵,处心积虑之下,可轻取亦里巴里……”

    “吴三桂军力不弱,当可轻易攻占亦里巴里。赴死军的实力远胜吴三桂,为何还要跟在吴三桂身后?忠诚伯费这么大的力气,所图者大呀。”杨廷麟说道:“前番我与忠诚伯会面,曾提及此事,我看忠诚伯的大征规模之大,远超我等想象,朝廷里当有所准备才是。”

    “臣愚见,吴三桂征讨亦里巴里,不过是个前哨,赴死军大征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这些个想法,老成谋国的学官们也有了共识,赴死军肯定还有大战,李四的目光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弹丸之地的亦里巴里,其目标是什么已经呼之欲出了。

    “赴死军大战,举兵于域外,当不会如市井传言那般出现兵连祸结之惨状,无论对于朝廷还是对于江南,都有利益不少,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对于白食帝国,朝廷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只是知道那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有些十分广阔的国土,除此之外,也就是知道些一鳞半爪的过时消息而已。

    赴死军挑起的战争,已经刺激了江南各地的工、商发展。在民间,那些个唯利是图的商贾和工户对赴死军的大征极有兴趣,正通过各种渠道想要在这里头分一杯羹呢。

    就是一向反对此举的东林人,也在一夜之间转了风向,开始为大征歌功颂德,这里头还是受了利益的驱使罢了。

    民间极力赞同大征,甚至试图通过种种手段鼓动朝廷也参与到其中,这才是老学官们不愿意看到的:不管怎么样,大征的影响都应该控制在朝廷实际掌握范围之外,不能为李四的大征所左右,更加不能沦为李四的帮手,这是一个君臣主次的大节问题,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可民间不管这些。

    江南风气本就开放,尤其是受到逐利思想的冲击,眼看着一批又一批大商贾大工户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声明不显的小人物迅速暴富,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老爷,说不眼红那都是假的。

    现在的江南,连一向清高的文人都成了孔方兄的走狗,别人也就更加没有了心里上的障碍。

    一切都朝着银子看,只要能赚来银子,就是有本事就是有出息。只要腰包里有钱,也没有人管你这钱是怎么来的,就会成为人上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现在的江南,笑贫不笑娼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很多自以为清高的名士一面大声疾呼着世风日下,一面走门子托关系的想着在奴隶贩子那边入个股份分点儿红利……

    现在的江南,不管干什么都是一窝蜂,只要听说有什么来钱的门路,呼啦抄就上去一大帮子人,也不管是亏了还是赚了,先干起来再说……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文风鼎盛的江南,已经进入了一个看似秩序,其实十分混乱的时代。各种思想互相冲击,各种杂七杂八的学说都有人追捧。同样一件事情,就有人说的如同臭狗屎一般不堪,可还是这件事务,照样有人捧着如同香馍馍,给个金饼子都不换……

    尤其是东林人,出于利益的需要,随便拉起什么虎皮就能当大旗,昨天还被东林众人批的臭大街的观点,明天就可能成为他们的金科玉律……

    钱谦益钱老大人,好歹也是东林领袖地方风望,还担这朝廷的官职,虽然是不值一提的闲官儿,可好歹也是吃朝廷俸禄的,统领群伦的人物。可就在前几天,被人爆出来入股了浙西的奴隶贩运……

    当时真把钱老大人吓坏了,这种事情被人揭开了,如此清清白白做人的文人领袖竟然和贩卖奴隶这种勾当扯上了关系,绝对是最大的丑闻,几十年的名声还要不要?以后还怎么做文人领袖?

    钱老大人正要急赤白脸的解释和掩盖这个丑闻,却发现人们的反应平平,根本就不拿这个事情当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儿。

    一看这个架势,钱老大人反而不怕了,做出很潇洒的样子,很是干脆的承认了这件子事情:不就贩奴么?有什么呀?当世的风云人物挨着个的数,哪个不和这事情沾边儿?贩运奴隶和贩运牲口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从口外贩运牛羊就没事儿,为什么我入股贩运奴隶就得偷偷摸摸了?

    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既非是利用职权搜刮民脂民膏,也不是大肆侵吞国家钱财中饱私囊,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如此一来,钱谦益老大人可就真的成了香饽饽了。

    但凡是做诸如贩运奴隶这种勾当的,都得是有钱有势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地方上都是有名有姓提的起来的。以前做的时候,心里总是感觉这种事情不是什么光彩的勾当,偷偷摸摸赚钱也就是了,哪个敢正大光明的去做?

    可如今不一样了,连文人领袖都是同行了,还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索性放的干脆一些,大大方方的做了起来。

    没过多少日子,钱老大人办寿宴,那可真叫是一个热闹。

    钱谦益的学生们都是新晋的文人,送来的寿力也多是书画古玩之类的雅致之物。

    更有不少奴隶贩子感激老大人为他们正名的情分,也凑了过来,送过来的寿礼也俗不可耐,直接就把黄白之物给弄到了这种“大雅之堂”上来了。

    于是乎,国朝栋梁文人学子,和奴隶贩子等济济一堂把手言欢,真是热闹到家了。

    对于这种事情的看法,还是秉承了江南一贯的传统,有击节叫好的,更有大声叫骂的。

    叫好的理由简单的很,读书人也是人,也是吃五谷杂粮拉屎放屁的俗人,是人就需要银子,只要不犯法不亏德,能在读书的同时把银子赚到手,那才是真本事。以前多少年了,这些个书生就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不仅把自己读成了书呆子,更是家里读的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要是能取个功名什么的,也好好说。可绝大部分人至死都是白丁之身,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一辈子?

    那些个大骂的则更简单了,读书人是圣人门徒,自然是要有个清高的样子。现如今的民风本就逐利,读书人再不想法子正一正这股子歪风邪气,这世道可就真的是不可救药了。如今连文人领袖都成了求财之辈,还有什么气节忠义可言?

    不管是击掌叫好的还是破口大骂的,都不可能影响到什么,也不可能为了这个事情耽误自己的生活。吃饭穿衣要钱,娃娃婆姨也要钱,哪一个是能离开银子的?有关心这些身外之事的闲工夫还不如多赚几个铜板更实惠呢……

    由此可见,江南的风气已经变化到了什么程度。

    与此同时,朝廷里头还有个大事儿。

    兴武小皇帝也算是中兴之主了,按照年岁来说,早就到了婚配的时候,如今天下大定,皇帝大婚的事情也就来了。

    经过前期的筹备和斟选,皇帝已经圈选了,准备册立皇妃。

    虽然说只是个妃子,可这也算是皇帝是发妻,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用不了几年,就可以立后。

    郑过大人是户部福建清吏司的郎中,从五品的官职,他家的千金被选中了。

    母仪天下的皇后,肯定是要仔细斟酌详细考较。按照小皇帝本人的意思,这个发妻的人选是另有其人。可老学官们极力赞同郑家千金,一大票老学官轮番上阵,软磨硬泡,终于使得兴武小皇帝“欣然应允”。

    老学官们认同这个郑家大小姐的原因说出来都好笑:因为郑过的女儿,也就是未来的皇后是所有圈选女子当中长的最丑的。

    按照老学官的一致看法,其他几个女子长的太过“妖冶”,分明就媚惑君上之相,自然是不可取的。只有给皇帝找个丑陋一点儿的老婆,皇帝才不会沉迷美色,才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头。

    刘理顺当时就说了,而且完全是出于为国家社稷为皇帝君王考虑的角度:“后者,母仪天下统领后宫,重德而轻色,是为首选,本朝太祖立后马氏,也是这么个意思。皇后貌丑,一来可安后宫,免有宫闱之乱,圣上可安心朝政,再者也是警示后世子孙,切切不可沉迷酒色荒废朝政……”

    “其实立郑过之女还有一个好处,这个郑过和郑芝龙郑芝凤有血缘姻亲,这也是拉拢郑家的意思。万岁立一女子,而收福建,其中利益……”

    当时的郑家,虽然还没有到后期那样深厚的实力,也是足以影响福建局面的一支力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还谈不上什么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是象走私船队或者干脆就是海盗。拉拢起来也不算太困难。

    要说这些老学官,确实是为这个国家和小皇帝考虑的,只不过他们实在是考虑太多了,简直就是包揽了一切,让小皇帝有苦难言,还不得不接受。在老学官们看来,皇帝立后可不是市井人家娶媳妇那么简单,这里头最优先考虑的还是利害二字。能够和福建郑家这样的地方实力派联姻,对南都方面也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大婚,可皇帝的诏书已经下了,让福建清吏司的郑过来南都,这个意思已经明显,基本就算是敲定了。

    就算是未来的国丈来到南都,基本就是是走走过场,不管这事情成与不成,郑过父女二人都有赏赐。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郑家还有些比较有分量的人过来,无非是借着这个机会商议真正的利益取舍而已。

    若是郑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向朝廷靠拢的话,就是郑过的女儿长的比夜叉还要恐怖,这门婚事也肯定能成。

    只要南都朝廷能和福建郑家取得一定程度的默契和联合,朝廷的实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到时候隐隐已经开始背离朝廷而逐渐倒向赴死军的两浙,就得重新考虑立场。甚至可以把这种影响往东南的两广延伸,于老学官们来说,这样的诱惑力无法拒绝。

    无论放在哪朝哪代,这种事情都是举世瞩目的,虽然郑家人还在路上,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听说了消息,尤其是南都的百姓,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

    皇帝大婚,花费弥巨,自然是要国库出钱的。可婚前婚后的各种赏赐,还是需要小皇帝自己掏腰包。小皇帝没有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趁着这个机会,很多人就动起了心思。

    到了这个时候,钱谦益钱老大人的门路就能用上了,很轻易的凑出了三万两白花花的现银,算是报效的银子。这种报效的讲究可就大了,虽然说是子民报效心切,可还是谋求的商业利益,希望借此机会能够得到某种政策上的好处。

    可这事情终究是没有办成,报效的银子根本就没有递上去,直接就被老学官们给拒了。

    姚明恭一听说是那些奴隶贩子的银子,气的破口大骂:“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嘴脸,这种人还想在万岁大婚里头掺和,分明就是要万岁身上泼脏水,哼,想也不要想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