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明光还比较会来事,先给他姐夫盛了一碗,末了问,“姐夫你要放糖么?”
“不要。”
“那好吧。”
宁熹光闷笑着将碗筷都端到院子里,月光也过来帮忙。一家五口在院里吃完晚饭,觉得舒坦的不得了。
山村里是有不少蚊子的,尤其是他们家又靠近水边,生长着不少杂草,蚊子相应的也比较多。
但宁熹光在自家院里密密麻麻的种了一圈驱蚊草,万寿菊,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既能当观赏性花卉,还有强效驱蚊作用,以至于他们这个夏天在家里都没有被蚊虫叮咬过。
晚饭后宁熹光去洗澡,月光和明光刷碗。
等冲完凉出来,几个小的也要出去了。
他们要去摸知了猴。
知了猴可以烤着吃,也可以过油炸。自从宁熹光给几个小的做过一次后,三人记住了那美味,至此后,不管吃完饭天多晚,都要拿着手电筒出去溜一圈。
宁熹光和傅斯言闲着无事,且现在暑气还很大,两人便也出去走走。
他们就不紧不慢的跟在三个孩子身后,看他们一会儿惊喜的欢呼一声,一会儿说一声“我找到一个”“这里有好几个”,欢呼的声音大了,就引来了村里不少熊孩子,大家伙借着手电筒的光,摸知了猴。
将近晚上九点半时,暑气散的差不多了。
三个孩子拎着半桶的知了猴,心满意足的回家。
宁熹光听他们数数,今晚上足足找了五百多个。这么多知了猴,分锅炸都得炸好几锅,什么时候能吃完啊。再加上现在又没冰箱储存东西,这东西也放不住啊。
宁熹光苦恼的不行,可苦恼归苦恼,她还得先把知了猴冲洗干净,用盐腌上,这样过油炸的时候才入味,才好吃。
第二天一早照旧要起来上工。
宁熹光这几天也提着心劲,天不亮她就睁开眼,挣扎着要坐起来。
可不仅没坐起来,反倒又被人拉了回去。
她这才后知后觉想起,床上还睡着个人呢。她睡懵了,把元帅大人都忘了。
“我去上工,你再睡会儿。”傅斯言说。
“你睡吧,出了半个月任务,肯定也累了,你好好歇歇,什么时候睡醒什么时候起。”
“睡不着了,还是我去,你再躺会儿。”
宁熹光被傅斯言强硬的摁下,眼睁睁的看着他穿戴好出去了。
可这都醒了,她还能睡得着么?
宁熹光索性也不睡了,慢吞吞的穿好衣服走出房间,而后慢吞吞的洗漱。
准备做早饭时,她一眼看见吊在厨房悬梁上的野兔,猛一下就来了精神。
她忙不迭的和面,熬粥,剁馅儿。
宁熹光准备做兔肉饼。她把兔子两根大后腿全切下来,又将胸脯子那块儿肉也割下来,然后配了两根葱,剁吧剁吧剁成沫。
最后调味、搅拌,上锅烙,一气呵成。
月光是被肉饼的香气馋醒的,与此同时,明光和小幺也肚子咕咕叫的起来了。
宁熹光就喊月光,“快点洗漱,一会儿去摘几根黄瓜。”
“唉,知道了大姐。”
最后,这天的早饭是黄澄澄的小米粥,千层兔肉饼,菜么,就是一个拍黄瓜,一个香辣兔肉,还有一个油炸知了猴。
宁熹光快要把菜炒好时,明光已经收拾好自个儿了。不仅如此,他把小幺也拾掇好了。
见大姐已经准备盛饭了,明光就说,“我去喊姐夫回来吃饭。”
抢收么,为了多挣几个工分,不少人家都不下场了,都是由家人送饭过去,在田间地头随便对付一口就算了。
他们家不缺那几个工分,也不少那点吃食。
事实上,要不是怕村长脸面上过不去,他们一家子完全可以不参加劳动。只凭傅斯言挣的,还有宁熹光现在挣得票和粮食,要养活几个小的简直不要太容易。
吃过早饭后,傅斯言依旧去抢收,月光、明光和小幺也提着篮子上工。
小孩儿一天也有四个工分呢,他们好好捡麦穗,也挣工分养家。
宁熹光被大家一致要求在家做饭,她想想就答应了。
这一段时间来,因为忙着临时医护站的工作,她都没多少时间给几个小的做好吃的改善生活,加上傅斯言又出了半个月的任务,也确实需要好好补补,那她今天干脆就不上工了,就在家给他们做好吃的。
宁熹光这么想着,就在心里盘算着上午做什么好吃的。
不过,还有一件事她还没忘。
她开口对月光说,“把这些知了猴分着给兰兰家,还有老孟叔家送点过去吧。太多了,又不能放,咱们吃不完就坏了。”
月光应了一声,拿着装着知了猴的玻璃罐子就走了,宁熹光这才出家里的票,骑着自行车往县里去。
她买了七斤五花肉,这大手笔,可以说她自个把那个肉摊子上的五花肉几乎包圆了。卖肉的又见她挑选了不少没人要的大骨头,心情大好之下,又干脆添了她一根筒骨。
宁熹光也满意,之后又拿了票去买了不少面粉,才骑着车往家赶。
今天上午宁熹光准备蒸大肉包子。
她发了一盆面,然后泡了不少蘑菇和木耳,等蘑菇和木耳都泡发了,就剁碎了放在一边待用。
想了想她又摘了几根青辣椒,也剁碎了,然后剁肉。
最后,把蘑菇、木耳、青椒碎和剁好的肉放在一个盆里,调馅儿,搅拌。
天热,不过片刻功夫,面也发好了,宁熹光手脚麻利的开始包包子。
谁知道今天预估的不太准确,等肉馅儿都用完了,还剩下一剂子面。
她见天色还早,索性麻利的去院里割了一把韭菜,又捡了几个鸡蛋打碎了煎成蛋絮,准备用剩下的面粉,再包几个韭菜鸡蛋馅的素包子。
等包子都包好了,宁熹光一看才忍不住倒吸一口气,今个包的包子可真不少,足有百余个。
也好在家里的锅台上还有三个蒸笼——这是当初让木匠师傅做衣柜时,顺便让人家做出来的。原本是为了过年蒸馒头、豆包时不用太费劲,没想到还没等到过年,这几扇蒸笼就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