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兄弟们,粽子节快乐~
————
六月盛夏,骄阳似火。
酷热的天气里,再没有比半躺在树荫下的竹席上,嘴里啜着酸梅汤,身边有人打扇扇风更美妙的享受了。
可偏偏就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享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享受,脸上却丝毫不见喜色,反而紧紧的皱着眉。他的眉头皱得极紧,神情比行商赶脚的车夫,码头上的苦力们还要愁苦,和周围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袁绍确实很不开心,准确的说,他是在烦闷。
之所以烦闷,倒不是因为酸梅汤里的冰块太少,又或打扇的人不尽心,享受到的待遇不如当年在洛阳时好,无法驱除天气带来的燥热,只是因为他心里有事。
从十几天以前,他亲自下达了命令,调动安平、清河两郡的兵马对平原发动全面攻势后,他的心情就像是从巅峰一下子滑落下来了似的,没了初时的兴奋和期待,而是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一切,都太顺利了。
顺利的用计略搅乱了徐州的局势,动摇了青州的侧后;
顺利的牵制了青州军的主力部队;
顺利的整合了冀州内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平原发动了大规模攻势。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回味,在水到渠成的背后,无疑应该是成功!
天命!
这个说法让袁绍深深为之沉醉,除了天命之外。还有什么能解释这一切吗?四世三公,蒸蒸日上的袁氏。不正是到了踏出最后一步,傲然登顶的一刻吗?
眼下,无论天下大势,还是局部的战况,袁绍自认都占据了极大的上风,无论怎么推演,他都找不到无法成功的理由。
然而,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却如同毒蛇一般缠绕在他的心头,令他深深的为之不安。
这感觉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是最强烈的一次,两年前在洛阳,他成功的说服何进与十常侍内讧,一手主导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大乱时,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觉。
计划一直很顺利。以立储之事,挑动何进与天子的不合,进而演变成何进与阉党的矛盾。待天子驾崩,将所有矛盾引爆出来,逼得十常侍铤而走险杀了何进,自己接过何进的权力。诛杀十常侍,最后彻底掌控洛阳乃至天下的权柄。
除了最后一步之外,前面的计划都成功的实现了,当时袁绍心中也有类似的不安,不过他却没怎么在意。只当是做大事前的紧张。
结果,一环扣一环的计划中。终于出现了一个意外,而且还是个相当致命的意外。
在最要命的时间和地点上,董卓,蛮不讲理的出现了!
没错,就是蛮不讲理!
在袁绍的计划中,董卓、王匡、乔瑁这三路诸侯就是个背景龙套,用来增强洛阳城内紧张气氛,逼十常侍做出错误判断的道具!
既然是龙套,就要遵守龙套的本分,在外围摇旗呐喊就足够了,怎么可以擅自闯入洛阳这个主要舞台,抢自己这个主角的戏份呢?光是抢戏也就罢了,更令人愤懑的是,此人居然将自己的胜利果实给全盘接收了,连个谢字都没说一声!
这样的人,不是贼,又能是什么?
离开洛阳时的心情,袁绍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在心里发誓,迟早要报了这个仇,以从前百倍的风光,重回洛阳,将昔日的敌人踩成肉泥。
所以,当另一个龙套乔瑁心存不满,四下串联的时候,袁绍才发动了袁阀的人脉,暗地里推波助澜,组建了关东诸侯联盟,公讨董卓。
他要让仇人也尝尝这个滋味,从巅峰一落千丈的滋味!
他成功了。
董卓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的逃离了洛阳。那些当初鼠首两端,没在十常侍之乱后的袁、董之争中站出来支持他的大臣们,也没得什么好下场,家产被掠夺一空,人也被挟裹去了关中那个荒僻地方。
但袁绍却没多少大仇得报的喜悦,因为他也失败了。这一次,主角依然不是他,而是与当初兵逼洛阳的三个龙套中的最后一人有关——王匡的儿子王羽!
在勤王的一连串战役之中,此子只手擎天,几乎以一人之力,打得十万西凉军不敢回头。千兵万马避黑骑,这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
袁绍这个盟主在对方的光辉下,也显得暗淡无光,平平无奇了。
随后,新城会盟、青州平黄巾,王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天下人心,连袁绍成功入主冀州这种大事,都乏人关注。
宽厚却不失城府的陶恭祖,桀骜不驯的公孙伯珪,名噪一时的张邈,甚至还有自己那个同父异母,性情恶劣的弟弟……这些人不卖自己帐的同时,却偏偏对这个少年推崇备至!
凭什么啊?
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名门之后,一呼百诺,应者如云的自己,坐拥冀州这块大汉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土地,凭什么比不上一个地方豪强之后?
袁绍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
对于这种不和谐因素,豪门世家自有解决之道,不为自己所用,就彻底消灭他;暂且消灭不了的,就从侧翼削弱对方。这和用兵打仗是一个道理的。
可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界桥之战中,袁绍一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结果却再次被王羽硬生生的把他从胜利的云端上给推下来了,蛮不讲理!
此子比董卓更蛮横,也更可恶!
若是可以选择的话,袁绍宁愿面对两个董卓。也不愿意面对这么个怪物。
董卓虽然可恶,行事毕竟有迹可循。而王羽……天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一身本领,更没有人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袁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不断的表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这一次,看起来是没问题了,可是,这一阵又一阵强烈的不安又是怎么回事?自己又忽略了什么吗?想到这里,袁绍眼皮子又是一阵乱跳。
无视于侍从们惊恐万状的眼神。袁绍将手中的汤碗重重的往桌案上一放,强压下了翻涌的思绪,凝神思考起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青州主力也渡河北上了?不,不可能!如果单单只有刘岱,王羽或许能用疑兵吓住对方;但这招却对付不了琅琊的臧霸!
后者可是地头蛇,而且还是个有大志的。不可能看着青州的软肋摆在眼前还不心动。王羽的名声再大,也没达到光凭威名,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倾巢而出的青州军,也不可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还能绝地反击。
当年的霸王项羽不一样受困于四面楚歌么?老巢被端,无论什么样的强兵。都会变成一滩软泥。
新的援兵?也不可能!兖州只有张邈有可能跟自己作对,韩馥离开冀州后,就是此人收留的。不过,他有这个心思,却没有这个实力。陈留之地已经入了曹操之手,光凭一个有名无实的陈留太守。张邈怎么可能跟自己做对?
陶谦、袁术自顾不暇;白波离的既远,在西凉军的攻势下,也不可能分兵;倒是黑山的张燕,可能会有些棘手。
此人也是个不识时务的。一个蛾贼而已,自己不计较他的身份,派了使者,指了条活路给他,他居然不识抬举,对自己的使者冷眼以对不说,还敢放出与豪门世家不两立的大话!
秉承张角那个死鬼的遗志?好,好得很,那就一起去死吧!
张燕不识相,但要说他能翻出多大波浪却也不可能,就凭黑山那些乌合之众,成得了什么气候?何况,自己又不是没有防备,虽然有数万大军赶赴了前线,不过在邺城驻守的仍然有三万以上的兵马。
黑山贼不来则已,来的下场,只会是碰得头破血流!
不是这些盘外招,意外就只能在战场上出现了,可是,麹义勇猛善战,逢、审足智多谋,还有淳于琼这个老成的宿将压阵,大军的兵甲精良,实力更是远在敌军之上,怎么想,也没有出意外的可能性啊?
除非……
袁绍心中微动,他想到了一个意外因素。
原本那就是个笑料,要不是此事,他说不定还不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令麹义、张颌出战呢。要知道,前一场大战中,他被敌人突破到鼻子底下带来的心理阴影,还没彻底消除呢。
那纸甲之说,会是另有玄虚?
袁绍越发烦躁起来,身下的竹席带来的也不再是清凉的感觉,滚烫滚烫的,让人难以忍受,只能跳起身来。
见他跳起身,侍从们都吓得脸色发白。
别看袁将军平时接人待物,表现得既有风度,但那是对待名士,只有名士,才能在他这里享受到‘人’的待遇,至于非世家出身之人,就算是麹将军那样的功勋大将,也是谈不上什么重要性的。
至于自己这些下人,稍有不顺眼,还不是说打死就打死了?
就在他们战战兢兢,生恐袁绍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时,院外响起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拯救了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