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txt.com,最快更新中国文学研究·戏曲篇最新章节!

    ——《雍熙乐府》本《西厢记》题记

    一

    王实甫《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

    这句话谁都难能肯定的回答得出来。

    我们到现在为止还不曾发现过比万历诸刊本更早的一部王实甫《西厢记》。

    从万历诸刊本始,到金圣叹、毛西河、吴兰修诸人刊行他们改定的《西厢记》为止,今所知的已有了不少种的不同的版本——这种不同的版本当然不仅仅一二字、一二句或一二节的文字上的异同而已:

    一)刘龙田刻本????????????????隆庆万历间

    二)金陵富春堂刊本????????????万历(未见)

    三)徐文长评点本??????????????万历

    四)王伯良校注本??????????????万历

    五)陈眉公批评本??????????????万历

    六)李卓吾批评本??????????????万历

    七)熊氏刊本??????????????????万历(未见)

    八)徐士范刊本????????????????万历(未见)

    九)日新堂刻本????????????????万历(未见)

    一○)金陵文秀堂刻本??????????万历

    一一)罗懋登注释本????????????万历

    一二)《元本出相北西厢记》????万历

    一三)起凤馆刊王李合评本??????万历

    一四)魏仲雪批评本????????????万历

    一五)真本李卓吾批评本????????崇祯

    一六)汤、李、徐三先生评本????崇祯

    一七)《西厢》六幻本??????????启祯间

    一八)汤玉茗沈词隐评本????????启祯间朱墨本

    一九)凌初成刊五剧本??????????启祯间朱墨本

    二○)《六十种曲》本??????????崇祯

    二一)张深之订定本????????????祟祯

    二二)延阁主人刊本????????????崇祯

    二三)封岳校刻本??????????????清初

    二四)金圣叹批评本????????????清初

    二五)毛西河批评本????????????清初

    二六)吴兰修订定本????????????道光

    以上二十六种都是现在比较还可以得到或知道其内容的(至于那些曲谱里所收的有曲无白的《西厢》,象《纳书楹》本,象《弦索辨讹》本等等,更有不少,都不在这里举出)。但仅就此二十六种而论,其曲、白差不多没有两种以上是完全相同的。你也动笔改削,我也动笔改削,他也动笔改削,不独金圣叹是一位笔削的大师而已。即以卷帙而论,或二卷(像陈眉公本及《六十种曲》本)或四卷(象封岳本)或五卷(象凌初成本及延阁主人本),已是纷纭得很。若更窥其内容,则或分为二十则,或二十出(像王伯良本、陈眉公本以及诸万历本),或分为五剧,或五章的(每剧凡四折,象凌初成本及金圣叹本),或分为五卷而折数则仍为二十的(象毛西河本)。全书或有题目正名,或没有题目正名。每剧之后或有题目正名(象王伯良、凌初成诸本),或没有题目正名(象陈眉公、李卓吾诸本)。更是此是彼非,一无定论。你说,我所得的是古本,他也说,我所得的是古本,我也说,我所得的是古本。究竟哪一本是真的古本呢?究竟《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呢?

    当然在现在我们没有得到万历以前乃至嘉靖,或永乐等等年代以前的《西厢记》的时候,谁都不能肯定的回答这问话。

    但是有两点现在可以勉强回答的:

    第一,现在所得的这许多本子可以说没有一本是真的古本,或足以表现出《西厢》的本来面目的。

    第二,本来面目的《西厢》,依据了我们现在所得的关于元剧的知识及所有的材料,而下手去推测时,约略可以推测得出来。

    二

    关于第一点,我们现在很可以大胆的说,万历以至崇祯诸《西厢》刊定者所谓“古本”、“元本”者,本来都不是那末一会事。他们的所谓“古本”、“元本”都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之流,原是要假借这一个好听的名义以自便其笔削的。

    现在所能得到的真正最古的(或可以说是最邻近于最古的本来面目的)《西厢记》乃是散见于嘉靖时郭勋所辑的《雍熙乐府》里的一部。所可惜的是,郭勋本仅有曲文没有说白,不能算是一部完全的剧本。然即此已尽足以发后来万历、崇祯间诸本之覆矣。

    徐文长、王伯良、陈眉公、李卓吾乃至《六十种曲》诸二十折或二十出本的《西厢记》,当然不是古本或元本的《西厢记》——虽然王伯良本曾特地标出“古本校注”云云的一个名目来。他们分为二十折,或二十出,他们在每折或每出之下,特标以二字(象王伯良本)或四字(象陈眉公本)的剧目,有如明人传奇的格局:

    遇艳

    投禅

    赓句

    附斋……(王伯良本)

    佛殿奇逢

    僧房假寓

    墙角联吟

    斋坛闹会……(陈眉公本)

    这决不是古本或元本的面目。元剧决不会是分为连续的二十折或二十出的,更不会是在每折或每出之前,有二字或四字的所谓标目的。即明初刻本的杂剧,其格局也不是如此。

    元刊本的杂剧三十种,每一种的剧文,都是连写到底,并不分折的。明初周宪王刊的《诚斋乐府》三十余种,每一种的剧文,也都是连写到底并不分折的。即宣德本的刘东生《娇红记》,其剧文也便是每卷连写到底,并不分折的。

    所以,我们很可以想象,不仅《西厢记》之分为二十折,或二十出为非“古”,非本来面目,即臧晋叔《元曲选》的每剧分为四折或五折,也非“古”,也非本来面目。

    杂剧在实际上供演唱之资的时代,人人都知道其格局,且在实际演唱之时,也大都是一次把全剧都演唱完毕的,故无需去分什么折,什么出。全剧原是整个的。直到刘东生的晚年(宣德时代)还是维持着这样的习尚。

    杂剧的分折人,约是始于万历时代,至早也不能过嘉靖的晚年。嘉靖戊午(三十九年)绍陶室刊本的杂剧《十段锦》,也还不曾有什么分折或分出的痕迹。

    为什么杂剧的分折,要到万历时代方才实现呢?这是很容易明白的,凡是一种文体或思潮在其本体正在继续生长的时候,往往是不会立即成为分析的研究对象的。到了它死灭,或已成为过去的东西,方才会有更精密的探索与分析。万历时代是“南杂剧”(此名称见于胡文焕的《群音类选》)鼎盛,而“北杂剧”已成了过去的一种文体的时候(且实际上也已绝迹于剧坛之上),所以,臧晋叔诸人,乃得以将它的体裁,加以分析,将它的剧文,加以章句。这情形正和汉代许多抱残守缺的经生们对于周、秦古籍所做的章句的工作,毫无二致。

    《西厢记》的分折分出,便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实现了的。但因《西厢记》毕竟与其他元人杂剧,略有不同(篇幅特别长),故王伯良、陈眉公诸人,便于分折及分出之外,更于每折或每出之前加以二字,或四字的标目。这使《西厢记》的体式更近于当时流行的传奇的样子,也常因此使后人误会《西厢记》并不是一部“杂剧”。

    王国维的《曲录》便是这样的把王氏《西厢记》放在“传奇”部的班头,而并不将她与《丽春堂》、《贩茶船》、《芙蓉亭》等等同列的。

    王伯良、陈眉公诸本,为了求分折分出的齐整计,总要把《西厢记》分为整数的二十折或二十出。其实,《西厢记》的歌唱,原来决不是这样的分为二十段的。

    《雍熙乐府》所收的《西厢记》是如底下的样子分散为二十一段的:

    一)《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

    二)《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法聪和尚

    三)《斗鹌鹑》????????玉宇无尘

    四)《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

    五)《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

    六)《端正好》????????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忏》

    七)《粉蝶儿》????????半万贼兵

    八)《五供养》????????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

    九)《斗鹌鹑》????????云敛晴空

    一○)《点绛唇》??????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一一)《粉蝶儿》??????风静帘闲

    一二)《新水令》??????晚风寒峭透窗纱

    一三)《斗鹌鹑》??????彩笔题诗

    一四)《点绛唇》??????伫立闲阶

    一五)《斗鹌鹑》??????则着你夜去明来

    一六)《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

    一七)《新水令》??????望蒲东萧寺暮云遮

    一八)《集贤宾》??????虽离了眼前闷

    一九)《粉蝶儿》??????从到京师思量心旦夕如是

    二○)《斗鹌鹑》??????卖弄你仁者能仁

    二一)《新水令》??????玉鞭骄马出皇都

    这次序虽是不依《雍熙乐府》之旧(《雍熙乐府》是以宫调为类的),而是依着《西厢记》的内容的次第,然已可见出浑不是王伯良、陈眉公诸本的二十折或二十出的式样的了。王、陈诸本,虽未必是始分为二十折的祖本。(最早是分为二十折的《西厢记》今已不知为何本)不过依着明人分折的规则,本是应该将每一套曲皆分为一折的。何以王、陈诸本或其祖本竟不依惯例将《西厢》分为二十一折,而仅将她分为二十折呢?何以必要将第六段的《端正好》一套“不念《法华经》”云云,并入第五段《八声甘州》一套“恹恹瘦损”云云之中,而不另成一折呢?这是一种不大可了解的错误的布置。大约总是因了要求折数的齐整而始如此的无端的并合了的。

    崇祯本的沈宠绥的《弦索辨讹》,便是这样的分为二十一折的(将《八声甘州》一套题作《求援》,将《端正好》一套题作《解围》,分为二折)。

    后来叶堂的《纳书楹》,收入《西厢记全谱》时,也便是同样的分为二十一段(将《端正好》一套题作《传书》,《八声甘州》一套题作《寺警》的分开,各作一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