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曲直明是非,便是大义。”
“何谓是非?左丘明发微探幽,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孟子有云: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因此夫子的《春秋》,暗含褒贬,即便行文中没有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过细节描写,文字使用和材料选择,都能够委婉而微妙地表达出作者主观看法,批判态度,以及对礼制尊卑的维护。”
“这种笔法,到后来很多人都在用。但是《春秋》之所以被褒扬,除了夫子首创,通过这种笔法,捍卫了史学家的尊严,声明了自己的立场,也维护了自己心中的纲常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为最大多数人接受的‘仁义’,与‘善良’。”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研读《春秋》,就能在字里行间,读懂夫子在维系的是什么。”
“第一句——元年春,王周正月。”
“《传》做了解释:不书即位,摄也。”
“什么意思呢?隐公元年,却没有写隐公即位,那是因为鲁隐公只是摄政。”
“鲁惠公第一次所娶正夫人叫做孟子。孟子去世后,续娶了姬妾声子,生了隐公。”
“除了隐公,惠公还有一个儿子,是桓公,为宋武公的女儿仲子所生。”
“仲子生下来手掌上就有三个字——‘鲁夫人’。所以鲁国人认为,她才是鲁国的正室夫人。”
“仲子生了桓公不久,惠公就逝世了,因此隐公虽长,却自居摄政,奉戴桓公为鲁君。”
“这就是《春秋》书元年而不书隐公即位的原因。”
学子们恍然大悟,《春秋》开篇三个字,却原来有这么多的讲究。
“王周正月,什么意思呢?是说隐公摄政的时候,是周王朝历法的正月。”
“就会有人问了,难道除了周王朝的历法,还有别的历法吗?”
“答案是当然有,除了周历,当时还有夏历和商历。三者历法的主要区别,是岁首的月建,即每年的开端不同。”
“夏历建寅孟春之月,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商历建丑季冬之月,以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周历建子仲冬之月,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
“所谓建,就是通过观测来确定。至于如何建,这是另一套学问。”
“如今大宋司天监,正在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和历史中的记录来考证大事件,确定编年。对三代历法的解读与掌握,是研究者必须的基础。”
“不过这个学问我们今天不讨论,否则就没法下课了。”
学子们都露出微笑。
苏油接着往下讲:“这四个字,也表明了夫子的立场,就是奉周王朝,为自己史纲之正朔。”
“《论语》,是儒学入门之书,大家想必已经精熟。”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又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从这些描述里边,都能够看到夫子对礼仪的尊崇,和他治学,治史时的选择。”
“故而我们读书,不能僵化于一经一语,须得通读诸经,方能明白‘微言大义’所在。”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传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传》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由于邾仪父没有周朝正式册封,所以这里就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