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到有实现盈利的希望。
以康建锋为首的创始人团队则主要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合元动力保持独立运营,不直接合并到天悦工业的框架之下,他们不想沦为天悦工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附庸。
第二就是合元动力需在六十亿的估值基础之上,对天悦投资进行B融资。
曹沫从来都不介意天悦体系内部的竞争,合元动力主营业务除了发展为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外,储能系统的运用场景更为广泛。
目前正兴起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因为跟传统的火电、水力发电以及核能相比,最大的弊端是不够稳定,理论上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进行储能,避免能源的严重浪费。
移动通讯网络建设在加速,各地基站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基站备用电源目前也明确以锂电池为主流发展方向。
这些都是储能系统的应用前景,合元动力不愿意沦为天悦工业的附庸,放弃这些市场。
再一个,天悦的新能源汽车还在研发当中,最终能有多大的产能还是未知数,合元动力要是这时候就放弃为其他车企提供动力电池的努力,其实也是直接限制住自身的发展空间。
要不然,合元动力还需要融资干吗,直接出售给天悦工业不就可以了?
至于合元动力估值从五十亿提高到六十亿,曹沫也没有纠结。
比起天悦整个产业版图的完善,曹沫这时候还真不在乎他个人头上两三亿人民币的利益得失。
双方都没有什么纠结的点,第一轮谈判就差不多将方案给定了下来:
第一是天悦投资总计以弗尔科夫石化集团2.5%的股权,从合熙基金、东江新兴科创基金手里换取合元动力10%的股权。
弗尔科夫石化的这部分股权,如何从合熙产投基金及东江新江科创基金转到丁家直接控制的东盛控股以及钱文瀚直接控制的新鸿投资,则不需要曹沫操心;曹沫实际上是给丁家及钱文瀚入股弗尔科夫石化集团打了五折。
第二以是天悦投资以七亿五千万现金,从其他投资人手里收购合元动力10%的股权。
第三是天悦投资往合元动力注入十五亿资金,换取20%的股权,
并购注资完成之后,天悦投资将持有合元动力40%的股份,一跃成为合元动力的控股股东;此外以康建锋为首的创始人团持有
合元动力30%的股份,还有30%的股份则继续分散在和熙基金、东江新兴科创基金等投资机构及投资人手里。
合元动力拿到十五亿的注资,除了补充研发经费外,还计划投资建造一座新的动力电池生产工厂。
合元动力保持独立运营,独立承担动力电池及新材料的设计开发,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关联核心技术的研发,则由合元动力与天悦工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负责——
曹沫对合元动力除了对主营业务业绩、技术路线及发展有相应的要求外,额外一点就是希望合元动力尽可能将生产基地放到崇海的崇新产业园区里。
崇海制造业的基础很好、科教力量也强,但在动力电池、新能源及汽车制造等领域则要薄弱了一些,天悦还要尽可能在崇海形成产业聚集,才能更多的挖掘当地的人力、科教等资源。
虽说新海在这些方面,基础要强出一截,但新海更重视合资车企的发展,也可以说合资车的势力太强了。
天悦跟合元动力,加起来实打实也有几十亿人民币的投资落地,但在新海却得不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工业用地及税收优惠都远不及崇海给的政策。
在崇海市委书记单泽鸣亲自推动下,崇海大学还直接进行新的学科建设,以便崇海的科教资源能为天悦工业在崇海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这是在新海绝对享受不到的福利。
…………
…………
“我们在现实中驾驶汽车,一到泊车时就死盯着后视镜;行驶在拥挤的城市道路中,每天都被后车喇叭嘀嘀催着跑;汽车跨线行驶常常浑然无知;夜晚远光灯近光灯的交替;遇到交通拥堵,刹车踩得脚抽筋;过弯道时常常下意识的保持原有车速,以及驾驶过程中所遭受到的种种安全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更智能化的驾驶辅助技术避免,或者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发展,最终必然是为了实现无人驾驶……”
天悦工业的研发及测试中心,十月上旬就搬入新址。
年前在崇海新成立的研发及测试中心,以开发智能驾驶辅助及控制技术为主,也是天悦工业明确以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作为重点突破路线的一个核心。
虽然智能驾控研发中心成立的时间很短,算上筹备期到现在都不一年,但天悦享受专利的智能驾驶辅助及控制系统,也开发出雏形来了。
虽然在郑潺原、顾藩他们眼里,系统开发出雏形算不上有多了不起的,距离技术成熟只能说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但看到车顶、车身装满雷达、摄像头、无线接收器等各种感应器的原型车在测试车道里,利用短距通讯实现初步的自动驾驶功能,曹沫、成希都感到很新奇、振奋。
当然,郑潺原说得谦虚,曹沫还是能感觉到他内心的自豪。
汽车制造,除了传统专利技术壁垒外,在新兴的技术领域,大家都差不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郑潺原还是有信心不落后于人的。
传统的国际大厂在接纳、融合新技术时,以常常受限于大企业病,显得保守、拖延,这恰恰也新兴车企突出重围的难得良机。
当然了,也恰如郑潺原所说,智能驾驶辅助及控制系统开发出雏形,远不代表成功,距离实用或部分实用,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郑潺原加盟天悦,带来他自己所开发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汽车的新电机驱动技术,但这项新技术还不够成熟。
这项技术想要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乐观的估计还需要三年以上的开发周期才有可能成熟。
这其中更关键的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及实际路况测试,需要投入的资源极为庞大。
这也是郑潺原最终决定加盟天悦的关键原因。
他在新海大学所负责的国家级实验室,不可能花费那么多的资源用于新技术的后期开发。
而对其他车企,即便是那些决定迈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的车企,眼下就有成熟可靠的电机驱动技术可以直接引进使用,就不愿意在一项短期无法直接应用,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跟时间的新技术冒险。
天悦收购了这项技术,并愿意投入资源进行后期开发。
这对郑潺原来说,比千万层级的年薪更有诱惑力。
当然,这主要的还是天悦工业深深打上曹沫他个人独特的风格。
国内车企,合资车企目前锋芒正盛,依托海外技术发展,缺乏发展自有技术的动力。
制造销售纯国产车的车企还在低端市场苦苦挣扎。
唯有背后曹沫提供充足财力支撑的天悦工业,虽然前后在摩托车制造销售上揽得几亿元的利润,目前却可以说“毫无节制”的已经撒出去逾七十亿的资金。
曹沫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甚至要求天悦工业五年之内都不要有一丝一毫实现盈利的想法,后续所需要的上百亿甚至更多的发展资金,他负责从外部筹措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