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十分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首映礼第二天,媒体上扑面而来的新闻,都是关于《中国合伙人》的盛赞。网络上也疯狂的讨论起这部电影,b站微博更是诸多大佬,纷纷现身,评论电影。有明星,有导演,有编剧,有企业家,有影评人,有媒体人,有者。
百分之九十九的评论,都是正面评价。
如果说只是媒体吹捧,还可以说是水军炒作,但那么多商界大佬,都纷纷站出来,吼上两嗓子,那就很难说是水军了。
这下子,就连对国产片完全无爱的一些观众,都开始关注起来这部电影。
不关注也不行啊,打开电脑,打开手机。qq群、b站微博、人人网,以及刚刚流行的摇一摇**,全都是好友在讨论《中国合伙人》,仿佛一个一个都看过了电影一样,信誓旦旦的告诉你。这绝对是一部好片子。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适得其反,更加抵制,但大多数观众,肯定还是别这种宣传阵势给击溃了,加入了跃跃欲试的行列。
满天盛赞与期待中,白雨涵可以安心躲在办公室里。等着数钞票数到手抽筋了。
5月15号,阳光卫视制作,京城卫视播出的《杨澜访谈录》,播出了采访白雨涵的一期节目。
“对话白雨涵,从业余到著名的导演成长哲学。”
这一期节目。分为两个主题,四个段落。主题一就是《中国合伙人》的创作理念,拍摄起源,对这个题材的感悟,以及延伸到白雨涵对电影的理解。
“剑客啊,在你的理解中,中国导演如何做到商业化?我们知道一个数据,每年中国拍摄上百部电影。最终赚钱的也就二十几部,很多电影连进电影院的机会都没有。很多导演都在抱怨,说没有机会。但你的电影很赚钱。这些,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杨澜提问。
白雨涵很轻松的回答:“具体的市场大盘商业化,且不去说它。说点简单的,一部电影怎么商业化,这个商业化可以是商业片,也可以是文艺片。我的理解。首先,你要把故事讲好了。讲故事。说难不难,但讲好一个故事。不简单。电影镜头语言是分割的,它是由很多不连续的非时间线的镜头组成,你一定要把这些镜头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你不能东拼一块西凑一块,连贯性要大于细节的深刻性……”
主题二就是聊白雨涵这个人,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名电影导演。
“你是从拍摄网络视频起家。”
“对。”
“我发现你的早期作品,是非常有个性的,像《总而言之》,很多人批评它,有些重口味啊,很俗啊,尽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很难掩盖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结构和气质。”
“我那时候年轻啊,脾气冲,《总而言之》对我的胃口,我就是白剑客,白剑客就是我。它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种像镜子一样的写照,荒诞不羁的表现,都是我对这个生活的感悟,我毫无保留,它都是锋芒。”
“接下里的作品,就要内敛很多了。”
“对,可能就是你从一个不拿导演当职业的人,进化到了适应导演的身份,开始得心应手导演的身份了,你明白一个导演,不应该哗众取宠了,而是该修身养心了。”
“所以看你的七喜广告,一共六支,很容易发现,开头的穿越之类,是恶搞为主,后面的就多了一些励志,多了一些关怀。这是你成长了,所以你的作品也跟着成长了。”
白雨涵摇头:“我的确成长了,我以前特别喜欢表现,有记者采访我,我都高兴的屁颠屁颠,后来记者采访,我能不去的都推辞了,我希望安静一点。但我认为,我的作品,或许并没有成长,趋于成熟,和成长是两种概念。”
“这该怎么理解?”
“成长,它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成熟,人可以说成长了,你的思想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完整了固定了。但作品不一样,作品是灵感的迸发,你不一定三十岁之后的作品,比你二十岁时候的作品,成长很多,它或许是成熟了,结构、手法、表现形式、批判性都更完善,但它的创意性、才华的闪光,你没办法保证的。”
“那这样说,作品是不是就没办法成长了?”
“作品不叫成长,按照我的理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是起伏的。你可能拍了一部八分的作品,此后你又拍了五分的作品,再接着,你又拍了一部十分的作品。很多人整天叫着灵感灵感,灵感是什么,这就是灵感!”
“《中国合伙人》你自己给自己打分,打多少?”
“九分,我目前为止,拍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十分作品什么时候出现?”
“不到我退休那天,它不可能出现,等我退休了,我才会从九分作品里,挑一部,给它加一分。”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