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过《亮剑》电视剧的朋友们都该对八路军的后方医院有印象,一是日军大队发现八路军的后方医院,二是政委赵刚负伤住进医院。
但是事实上,当年的晋察冀八路军的后方医疗条件远远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好,要真有那样的好医院,一分区也就不可能在百团大战后,主力部队的老兵和精锐大量地减员了!
拥有抵近前线的野战医院,是最大限度的挽救一支部队伤亡人员生命的首要条件。当日本侵华部队普遍实现成立野战医院条件的时候,晋察冀八路军的第一支野战医院来自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在1939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在距前线很近的地方实行“野战手术救护”以前,八路军战场上的重伤员死亡率是很高的。从战场上抬下来送到后方医院的重伤员,常常在半路上就断气了。
白求恩根据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救护经验,实行“野战手术救护”,使得许多重伤员活了下来。可惜白求恩1939年底以身殉职,晋察冀后方医院能像白求恩一样承担战地手术的外科医生凤毛麟角。
1940年9月涞灵战役,在涞源县承担战地救护的,是印度外科医生柯棣华。以后的1941年、1942年、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一度全部沦陷,后方医院也需要不断转移才能生存,“后方”的概念已不复存在。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缺医少药的一分区医院,能有盐水来清洗伤口就已经很不错了。在一分区各休养所,伤病员(因为营养状况很差,病员急剧增加)的治愈率只能减少,死亡率不断增加。
在战争年代,战场上的牺牲经常被统计在内,作为衡量战争胜负的标记。但是在被称作“休养所”的八路军后方医院,伤病员的大量死亡是缓慢进行的。常常被忽略不计。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因为八路军医院收治伤病员的能力有限,大量的伤病员常常被分散寄养在老乡的家里。狼牙山五壮士殉难的那一天中午,在狼牙山上遇见的本地农村民兵冉元同,就是因为冉元同将分散在他家的伤病员背上山去,隐蔽在一处山洞之后而与边打边撤的五壮士相遇的。
还有一个故事细节,不知道人们注意到没有。1941年夏秋季反扫荡,杨成武率一分区机关及掩护部队误入完县靠近唐县后方医院所在的花塔山地区,与白求恩医校学员一起突围。走出梯子沟后,疲惫不堪的白求恩医校学员因为体力严重透支。实在走不动了。又误认为已经摆脱了鬼子兵的追击。于是停下来就地休息。
休息的后果,是这些学员们最后在道士观一带遭到鬼子的屠杀。白求恩医校学员为什么体力不支?是因为在突围之前,这些学员将后方医院自己走不动的重伤员抬出去,与大批能走动的伤员一起隐蔽在道士观。体力消耗太大了。
鬼子兵迂回梯子沟,占领了道士观,屠杀白求恩医校学员的时候,那些伤员们怎么样了?没有任何历史资料提及得到。鬼子兵会放过他们吗?显然不能。
当年,晋察冀缺乏详尽的统计资料,你不知道这一次反扫荡与白求恩医校学员一起牺牲的,究竟有多少伤员?我们也不知道,晋察冀后方医院的伤员救治率如何?多少人痊愈出院?多少人回到原部队?多少人伤残回乡?多少人在医院死亡?即使伤残者能痊愈有幸回到家乡,生存下来的几率也非常艰难。谁养活他?鬼子扫荡。谁帮助他转移?留在村里,一看就知道是因战伤致残,鬼子伪军汉奸能放过他吗?
一分区最大的烈士墓地其实并不是北娄山墓地,而是一分区卫生部医院旧址周边。而且,一分区卫生部医院迁徙到哪里。也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