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他比谁都希望朱由检能成为一代英主,比谁都希望朱由检能中兴大明。
因此看到诸位大臣三缄其口,王承恩疾步上前,躬身说道:“皇上,李景在平阳府是怎么做的,老奴知道。”
朱由检看了看在场的大臣,又看了看王承恩,想了想终于说道:“说来听听。”
王承恩忙道:“皇上,据老奴所知,李景为防旱灾,在平阳府筑坝蓄水,大兴水利,因此,即便是大旱之年,平阳府的粮食也没减产多少。
而且李景定的税率极高,最低一档是十税一,最高为十税三。李景在平阳府推广的都是耐旱高产的作物,按这个税率收粮食,养活五万军队并不为难。
另外,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平阳府所有人都必须缴税,不管是官绅还是士族,全部都要缴税,越是田多,缴得税就越多。如果有不缴税的,将会受到严厉地处罚。
还有,在平阳府如果没有官府允许,不得私自出售粮食,而且即便得到允许,卖粮也必须缴税,只有卖给官府才会免税。
至于官府购买的粮食主要是用于以下几个用途:一是供养军队;二是用于应急,比如说赈灾,前年河南遭灾,李景就是用这部分粮食去赈灾;三是用来平抑粮价。
据老奴所知,不管外面的粮食如何涨价,平阳府的粮价始终都保持在一石米一两二钱银子左右。
另外,老奴还听说,如果平阳府的官仓大多情况下都是满的,直到第二年秋收的时候,才会把前年的陈粮卖掉,并且李景严令,卖粮的钱必须用于收购新粮。”
朱由检闻听默默点了点头。
李景在平阳府的做法,他以前曾听王承恩说起过,不过因为当时李景希望他改变文官领军的做法,这个恰好碰触了朱由检的底线,朱由检一怒之下,便不再理会李景的施政方法。
此时听王承恩说的这么详细,朱由检略一琢磨便明白王承恩的用意,实际上王承恩不光是在说给他听,更多的是说给这些大臣们听。
目的只有一个,看看这些大臣们的反应。
朱由检知道,王承恩这么做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因为现在是朝会,而王承恩是宦官,哪怕王承恩跟自己再亲近,权力再大,也不能在朝会上说话。
本朝自太祖以来,敢在朝堂上说话的宦官一共只有三个,第一个是王振,第二个是刘瑾,第三个是魏忠贤。
这三个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权奸。
但是即便是这三个人,也不敢在朝堂上阐述政令,哪怕是别人提出的政令也不行。这些人的做法是,找几个代言人替自己说话。
为什么这几个宦官这么嚣张,也不敢在朝堂上乱说话?这是因为朱元璋曾在宫门上悬挂了一个牌子,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朱元璋以后,继任的皇帝不像朱元璋那么能干,内阁开始掌权,皇帝为了跟内阁对抗,开始赋予太监以权力,但是明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朝堂上,宦官还是不大说话的。
但是今天王承恩说话了,而且王承恩说的实在太多了。
果然,王承恩刚说完,朝堂之上先是静了一会儿,随即便是一片大哗。
接着内阁首辅温体仁挺身而出,指着王承恩大骂道:“阉贼,尔何等人?焉敢在朝堂之上大放阙词?”
骂完,温体仁冲朱由检躬身道:“陛下,王承恩藐视祖训,比魏阉有过之而无不及,臣恳请陛下斩此贼以儆效尤。”
朱由检想过会有大臣出来指责王承恩,但是绝没有想到温体仁竟然会第一个跳出来,一时间朱由检不由得有些发愣。
不过朱由检很快就反应过来,同时明白温体仁此举的用意。
温体仁此举是为了在朝臣当中竖立威信。虽然温体仁惯会揣摩上意,基本上都会按照朱由检的意愿行事,但是涉及到内阁跟内臣之间的权力之争,温体仁却是绝不会后退的。
而且温体仁的措词十分强硬,直接就要砍了王承恩,完全不给朱由检留任何余地。
朱由检正为难间,王承恩忽然接道:“刚才皇上询问,诸大臣无人为皇上解惑,王承恩此举不过是为皇上解惑而已,而且皇上已经同意让我说话,王某何罪之有?温大人将王某比作魏忠贤,王某实不敢当,倒是温大人跟杨涟大人相比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承恩提到的杨涟乃是当年跟魏忠贤叫板的牛人,但是王承恩此时将温体仁比作杨涟却是一脸讥讽之意。因为当年杨涟弹劾魏忠贤时,乃是上疏历数魏忠贤之罪,然后方敢请求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斩杀魏忠贤。而温体仁现在只凭王承恩刚才的一番话,就要求朱由检将王承恩处斩,那自是比杨涟直接得多。